●缺少頂層設計:以往信息化建設出發點多為具像化的問題,未能站在如何提升能力、保障人大履職角度進行系統思考。
●業務覆蓋窄,系統分散:各信息化系統功能較為單一,系統之間缺少互通,無法形成有效的工作協同。
●數據壁壘深:數據沒有形成互通、匯聚、治理和應用,無法為決策輔助提供有力支撐。
●立法過程找法難、對比難、改稿難:立法過程需要查閱海量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,人工檢索、比對效率低。
●監督選題不精準,過程難監控:缺少有效的數據支撐,難以精準把脈監督要點;缺少有效的工具輔助,難以監控監督全過程。
●履職數據采集難,縱橫協同難:線下采集數據難度大、效率低、數據時效性差,無法實現跨組織、跨地域協同。
●會議籌備工作雜,個性化服務難度大:大量精力耗費在上傳下達,難以提高會議服務的精準度,為與會人員提供個性化服務。
●辦公多采用紙質文件,效率低,缺少數據支撐:紙質審批流轉慢,辦理時效差,難以形成數字化資產,查閱利用難。
●五級人大體系難以協同:文來文往,傳遞周期長,缺少雙向互動,業務鏈條易出現卡點、堵點、斷點。
以“云+中臺+微服務”的架構構建“三平臺+五體系”,實現對各個業務場景和服務對象進行統一支撐和靈活響應;并可按需配置、快速擴展,滿足各級人大不同的業務訴求,為立法工作提供智能化手段,為監督工作提供全過程信息化管理,為代表履職提供全方位支持,為聯系群眾提供交互平臺。
實現從代表選舉產生到代表資格終止全生命周期的在線化管理,為代表履職提供全方位支撐。
以立法工作流程為索引,借助智能分析模型應用,輔助人大立法更科學高效。
規范化監督流程,打通政府相關業務數據,實現全口徑、數據化監督,促使人大監督更全面、精準。
建立辦文、辦事、歸檔等流程串聯,以移動互聯網重構辦公新模式,促進機關各部門之間的協同。
從證件申報、座位安排到通知公告、文件發布等,實現會議服務流程全環節管理,提升參會人員的滿意度。
運用大數據技術,對數據進行采集、清洗、提煉,滿足多專題、多場景的分析需求,輔助機關決策。
智慧廣西人大項目按照“三大平臺、五大體系”的設計理念,建設全面覆蓋立法、監督、代表工作等主要工作職能和重點工作的信息化平臺,大幅提升工作效率,重點工作平均提效20%,流程辦結率提升30%,形成人大工作與履職生態圈,有效推動人大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現代化,助推新時期人大工作高效開展。